国内精品久久无码人妻影院,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线北,免费的全黄一级录像带,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

智能問答| 無障礙 | 移動版 | 繁體版

中心城區(qū)有4個地震避難場所 可容納21萬人
來源:本站 時間:2012-02-20 10:13 【字體: 】 瀏覽量:-
轉載分享:

  16日凌晨,河源市東源縣發(fā)生4.8級地震,再一次敲響了抗震避險的警鐘。不少市民也提出疑問,一旦地震發(fā)生,去哪里避難?日前,記者從市地震局了解到,目前,我市中心城區(qū)共建設有四個地震應急避難場所,占地面積達31.5萬平方米,可容納21萬人。

  據(jù)市地震局有關負責人介紹,這四個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分別為體育廣場應急避難場所(面積達10.0萬平方米,可容納6.67萬人)、人民廣場應急避難場所(面積達4.5萬平方米,可容納3.0萬人)、鴛鴦湖廣場應急避難場所(面積達6.0萬平方米,可容納近4.0萬人)和東城燕山湖廣場應急避難場所(面積達11.0萬平方米,可容納7.3萬人)。這四個避難場所面積共31.5萬平方米,按人均避難疏散面積標準為1.5㎡/人算,可容納近21萬人。

  記者在市人民廣場發(fā)現(xiàn),在廣場與東風一路交界的路邊,一塊“應急避難場所”的牌子非常醒目,牌子內(nèi)還有廣場示意圖,劃分了生活安置區(qū)、醫(yī)療救助區(qū)等區(qū)域。據(jù)介紹,中心城區(qū)的四大應急避難場所都劃分了應急指揮區(qū)、生活安置區(qū)、醫(yī)療救助區(qū)、應急通信與治安保衛(wèi)區(qū)、水電保障區(qū)、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區(qū)等六個功能區(qū),可供市民應急避難時相應的生活、醫(yī)護需要。

  市地震局有關負責人還介紹,近年來,市地震局等有關部門開展了防震減災宣傳“四個一”進校園、地震安全進社區(qū)等活動,旨在為最大限度減少地震災害損失打下堅實的基礎。除四大避難場所外,地震安全社區(qū)建設工作中要求,我市縣級以上城區(qū)地震安全社區(qū)都要結合實際,因地制宜,利用公園、綠地、廣場和空地,設置一個社區(qū)地震應急疏散場所。此外,為進一步滿足我市防震避震需要,根據(jù)我市中心城區(qū)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總體規(guī)劃,到2020年,我市中心城區(qū)的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將達到12個,總面積為79.5萬㎡。

 
地震發(fā)生時如何避險?
 

  地震來臨時,該怎樣避震保護自己逃生、該如何自救或救助他人?近日,地震的話題再一次擺在人們的面前——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,學會自救無疑是最重要的保障措施。近日,記者采訪了市地震局地震應急與社會工作科的有關人員,請他們?yōu)槭忻衿占按祟惖某WR。

 

 避震:應保持冷靜,就近避震

 

  在家避震:地震發(fā)生的持續(xù)時間非常短,只有十多秒鐘,地震來時市民要保持鎮(zhèn)定,不要驚慌。如果在單元樓內(nèi),要就地避險,不要跑,更不要跳樓。家庭成員應馬上切斷家中火源、電源,暫躲在牢固的床旁、堅固的家具旁,或躲在衛(wèi)生間、內(nèi)墻角等小空間內(nèi)。隨手用物件護頭和捂住口鼻,以免砸傷或被泥沙煙塵嗆到。

  在學校避震:如果是正在上課的學生和幼兒園的小朋友,應端在課桌或小床旁邊,護住頭部,不要亂跑和擅自離開學校,震后聽從老師的指揮進行有秩序的疏散。住在高層樓房里的人員不可使用電梯,不要向陽臺跑,尤其不可跳樓。

  在公共場所避震:要避開人流,就近選擇柜臺、柱子旁以及內(nèi)墻角蹲下,保護好頭部,避開懸掛物,遠離櫥窗和其他危險物品。

  在室外避險: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,蹲下或趴,以免摔倒,不要亂跑,避開人多的地方。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,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。避開危險物、高聳或懸掛物,如變壓器、電線桿、路燈 、廣告牌或吊車等。避開其它危險場所,如狹窄的街道、危舊房屋或易燃、易爆品倉庫等。

 

  自救:身體伏而待定,勿盲目呼救

 

  地震發(fā)生時,身體應伏而待定,蹲下或坐下,盡量蜷曲身體,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。消除恐慌心理,相信能脫離險地。不能脫險時,應設法將手腳掙脫出來,消除壓在身上的物體,支撐可能墜落的重物,捂住口鼻。盡量處理好開放性傷口和緊急止血。想方設法吃或者飲一些能拿得到的東西,靜待救援。不要亂叫,盡量不要睡,保持體力,發(fā)現(xiàn)救援人員可用磚、鐵管等物敲打墻壁,向外界傳遞消息,當確定不遠處有人時,再呼救。

 

  互救:遵循“先易后難”原則

 

  互救是指災區(qū)幸免于難的人員對親人、鄰里和一切被埋壓人員的救助。根據(jù)先易后難的原則,應當先搶救建筑物邊沿瓦礫中的幸存者和那些容易獲救的幸存者;先救青年人和輕傷者,后救其他人員;先搶救近處的埋壓者,后救較遠的人員;先搶救醫(yī)院、學校、旅館等人員密集的地方。

  當發(fā)現(xiàn)一時無法救出的存活者,應立下標記,迅速聯(lián)系救援。救傷者要先暴露其頭部,清除其口鼻內(nèi)異物,如有人員窒息,立即對其進行人工呼吸。對于埋壓時間較長的幸存者,首先應輸送少量飲料,然后邊挖邊支撐,并注意保護幸存者的眼睛。

 

相關文件:


文檔附件:

關于我們 | 網(wǎng)站幫助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隱私申明 |

主辦單位: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

管理維護: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(shù)據(jù)管理局

網(wǎng)站標識碼:4417000019 備案序號:粵ICP備16010311號-3

網(wǎng)站報障:0662-3367662   粵公網(wǎng)安備 44170202000121號

璧山县| 桃园县| 新野县| 色达县| 五台县| 晋州市| 宁德市| 民丰县| 崇明县| 安阳市| 张家界市| 琼海市| 阳新县| 辽阳县| 黔西县| 绥宁县| 和静县| 鄯善县| 长阳| 会东县| 临洮县| 扬州市| 邹平县| 麻江县| 江山市| 淮滨县| 嵊泗县| 彭水| 钟祥市| 岳阳市| 偃师市| 泰安市| 沭阳县| 大悟县| 个旧市| 延庆县| 内黄县| 东海县| 惠州市| 宣化县| 海门市|